• ????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信动态 > 农信新闻
五篇大文章 | 广东农信创新“大数据+风评+走访”模式破解农户融资难题
2025-07-09

广东农信积极顺应经济金融新常态、新趋势,推出“广东农村金融(普惠)户户通”工程,创新运用“大数据+熟人评价+走村入户”整村授信模式,为万千农户精准评信、主动授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广东农信作为省内最大的扎根县域服务“三农”、县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金融机构,在人缘地缘上有其独特的优势,熟悉农村现状、掌握农业特点、了解农民需求,其渠道布局、业务领域、客户群体与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契合。2020年以来,广东农信积极顺应经济金融新常态、新趋势,创设性推出了“广东农村金融(普惠)户户通”(以下简称“户户通”)工程,积极探索具有广东鲜明特色的“村村通政务+户户通金融”乡村服务新格局,创新运用“大数据+熟人评价+走村入户”模式,建立农户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万千农户精准评信、主动授信。截至2025年5月末,辖内农商银行累计信息建档3779万户,对1.09万个行政村实行整村授信,授信金额3868亿元,用信余额1104亿元,有效破解农户融资难题。

一、创新授信模式,实现精准画像。广东农信大力推动整村授信,逐渐发展出一套成熟授信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形成充分授信模式,有效提升农户授信额度。一是基础授信模式。以行政村为单位,在批量建档、信用村创建的基础上,了解村情和客群,包括行政村产业情况,集体收入情况、分红与劳动人口等,对收集的相关经济数据进行批量分类,根据行政村的数据表现给予一定的授信基础额度,符合基本条件的农户可享有该信用额度,无须主动申请、提供材料以及办理任何手续。二是充分授信模式。采用“大数据+熟人评价+走家串户”的方式广泛开展农户评价、授信工作。充分了解农户情况,完善农户建档指标体系,建立以“悦农分”为基础的授信额度模型,达到信用村“一户一授信”。结合自身需求,农户还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金融特派员等渠道完善个人信息,提升授信额度,实现充分授信目的。

二、建立工作流程,全面规范授信。一是制定工作标准,强化制度保障。广东农信致力于构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统一开发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综合分析镇情、村情和农户情况,将“悦农分”作为授信依据,实行批量授信。广东农信专门出台《“户户通”整村授信参考标准》,从签订合作协议、制定工作方案、完善信息建档、建立指标体系、开展信用评价、确定授信名单、开展批量授信、整村授信授牌等八大方面对整村授信工作予以规范。二是收集农户信息,建立建档指标体系。农户信息来源主要包括银行自有数据、政府共享数据、外部获取数据三大类,其中银行自有数据包括银行内部沉淀的金融数据和上门采集的数据。广东农信通过多维度收集农户信息,依托农户信用信息系统及数据模型,建立农户建档指标体系,作为评信用信参考。目前建档指标体系的信息要素包括基本信息、技能信息、社保信息、财产信息、违法违纪信息、分红信息、政治信息等20个类别。三是开展信用评议,把好农户准入关。通过打造一支评议队伍实现外部评议,选择具有威望、办事热情、了解村情民意、为人公正的不同年龄段村民、村委干部等,组成评议队伍开展“背靠背”评议,将农户道德、人品等信息纳入评价范围,如实反映村民真实情况,采用“三一制”外部评议模式,即由三位评议人员独立评议,一票否决的方式。经过三轮严格审议和银行内部复议后,筛选出符合准入条件的预授信白名单。四是综合数据分析,确定授信金额。将信用评议结果录入信用信息系统,结合授信模型,通过匹配策略模型,以“悦农分”结果划分信用等级,作为农户贷款准入判断、额度确定的重要依据。再结合大数据筛查,剔除“不良”人员,包括赌博、吸毒、涉黄、涉黑、涉恶、高利贷、违法犯罪等,最终形成授信客户名单和授信金额。五是强化科技赋能,实现便捷用信。面向整村授信的客户,创新定制了系列申报简便、审批快捷的金融产品,进入授信白名单的农户可通过手机银行进行申请用款操作,随借随还。整个流程实现了“无感授信、线上签约、按需用款”,有效破除农民客户认为申请贷款复杂麻烦的认知,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信贷的普惠性。六是立足个性化需求,实现农户增信。各农商银行根据地方产业特色、周期特点和区域条件等,以整村授信、派驻特派员、走访农企和移动办贷等方式支持地方发展。例如,廉江农商银行针对荔农抗风险能力小、没有抵押物等特点,对良垌镇向荔农和荔企推介“助农宝”“三农易”“荔枝e贷”“商e贷”等金融产品,采用信用或担保的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有效为果农融资增信。

三、深化模式运用,解决农金痼疾。一是解决银行与农户信息不对称难题。开创“大数据+熟人评价+走村入户”的农村信用建设模式,推动农商银行加强联合县镇村相关单位的合作,发动金融特派员开展走村串户信用建档、导入外部政务数据信息、组织信用评价等措施,建立农户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助力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二是解决农户贷款可获得性低、不便利的问题。依托大数据风控技术推出“悦农e贷”等线上产品,实现贷款申请、审批、放款等全流程线上办理。农户只需通过手机银行即可激活授信额度,“零接触、无干预”,3分钟放款,无须跑网点办理。三是有效打通信用“白户”融资难的堵点。过去农村客户大多具有生产规模小、无有效抵押物、抗风险能力弱的情况,且相当部分为信用白户,较难达到传统信贷准入条件,广东农信通过推进整村授信全面强化服务,主动为“贷款白户”建档授信,使农户更加平等、有效地获取信贷资金支持。

四、瞄准农户增信,明确发展目标。当前,广东农信整村授信对提高乡村金融服务质量、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行过程中,仍存在部分问题待解决。一是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与农业相关的信用信息分散在不同的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政府部门等,机构之间数据共享意愿和能力不足,形成“信息孤岛”。特别是在整村授信过程中,农户信用采集需下沉到村、户,采集的数据较多,主要依靠金融机构去落实推动,投入的人力、财力较大,责任压力大。未来将通过“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方式建立可供多方实时更新和使用的“三农”综合数据库,打通农村信息孤岛。二是农户信用意识淡薄。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受教育程度和金融知识普及较少等因素影响,农户对于信用意识和信用行为记录的关注度比较低,农村地区整体信用意识还不高,为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造成一定困难。广东农信将进一步加强培养农户信用意识。通过政银合作等方式,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使农户认识到信用对于获得贷款、促进生产发展、实现脱贫增收的重要性。三是农民融资渠道有待拓宽。创新拓宽农村抵押物范围,是解决农民融资难的有效手段。目前,农村部分有价值的资产,缺乏配套的法律保护以及相关的评估、抵押和交易流通机制,银行创新产品面临的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大。建议相关部门鼓励银行法律法规不禁止、产权归属清晰的各类资产作为贷款抵质押物,有效解决“三农”担保难问题,同时配套完善抵押登记、交易等方面机制,以及设立风险分担资金,消除银行创新所带来的风险顾虑。
                                                                                                                                                                                         
                                                                      (来源:广东银行同业公会)

 


APP下载
微信
公众号
智能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