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农信聚焦落实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为本、服务制造业当家,深入实施制造业“五大提升行动”,顺应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趋势,着力在未来3年累计投放不少于6000亿元信贷资金支持制造业,以更有力举措、更扎实行动,把广东新型工业化不断推向前进。截至10月末,广东农信投向制造业贷款余额为1797亿元,同比增长10.89%;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026亿元,同比增长25.07%。
顺应智能化发展趋势 提高广东制造“含智量”
广东农信把服务制造业摆在突出位置,聚焦转型引领,以数字化赋能推进产业智能化发展,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创新融资模式,助力企业“获贷”。广东农信充分利用地市政府贴息、风险补偿资金等扶持政策,积极创新知识产权质押、动产质押、设备抵押等新型融资模式,重点破解科创企业“轻资产、缺担保”等融资困境。截至目前,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561户,贷款余额66亿元,位居签约金融机构首位。
激发科创活力,助力企业“多贷”。广东农信聚焦制造业重点领域,不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企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如在江门市,积极支持某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向技术密集型和产业升级改造方向转变,提供了流动资金、银承、福费廷、贴现等产品合计授信2.7亿元,努力满足“智造型”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
推动数字化改造,助力企业“降本”。广东农信不断加大对企业数改智转的支持力度,专项支持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如在佛山市,创新推出“金狮?数字贷”信贷产品,对于获得佛山市工信局颁发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备案证”或者“数字化转型升级备案”入库项目的企业,可通过佛山“扶持通”平台申请专项贷款,单个企业贷款金额最高达5亿元,符合条件还可享受3年全额贴息,帮助企业零成本实现数字化改造,目前累计发放贷款金额4.36亿元。
顺应绿色化发展趋势 提高广东制造“含绿量”
广东农信不断完善绿色制造服务体系,在中山市试点建设绿色低碳金融实验室,积极引导制造企业绿色化转型升级,加快推动绿色制造业信贷规模快速增长,助力加快实现“双碳”目标。
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广东农信融合“工商光伏贷”“碳排放权质押贷”等特色条款,持续开展研发创新,推出“绿色经营贷”“绿色转型贷”等绿色金融产品,打响绿色金融服务品牌。如在肇庆四会市,发放了全国首笔民营企业碳排放权配额质押贷款、国内首单跨履约期碳排放配额抵押融资、省内首笔碳中和贷款,贷款余额950万元。
满足制造业绿色转型融资需求。广东农信不断发挥信贷资金引导作用,大力支持落实“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茂名信宜市,目前支持竹产业相关企业和个人发放25笔共2500万元,其中为信宜市宏胜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投入300万元贷款资金支持其利用可再生资源竹子专业生产手工家居收纳竹编产品,有效推动当地农村绿色经济的发展。
拓宽绿色制造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广东农信不断加强银企对接,充分运用“粤信融平台”“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等线上融资对接平台对接绿色制造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如在韶关新丰县,深入对接线上融资平台的绿色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量体裁衣”式提供金融服务,累计为融资平台上的10家绿色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绿色贷款9000万元。
顺应融合化发展趋势 提高广东制造“含金量”
广东农信立足于支持强链补链,聚焦强化服务、工农互促、产业跨界推进产业融合化发展,不断推进建链、补链、强链工程,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促进地方传统制造业企业融合发展。如在肇庆德庆县,广东农信扎实落实《木工机械产业链信贷支持方案》,对于列入木工机械产业链项目库的企业,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开通绿色通道、降低贷款利率、减免手续费等多元化金融服务方式,努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促进供应链金融服务精准配套。广东农信瞄准核心客户及其上游产业链客户,在中山市,以美的、TCL、海尔、海信等家电行业核心客户为切入点,联合第三方供应链平台合作制定“U链贷”服务方案,以第三方平台的核心企业出具的可转让电子支付凭证作为保障,以借款人与核心企业的交易量为业务基础,提供最高达1000万元的贷款额度,全方位打通供应链金融服务。
促进产业转移企业融合发展。如在茂名市,广东农信大力发展产业金融,联合其他11家银行组成银团进行授信,向一家产业转移企业在茂名建设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投放2.3亿元信贷资金,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与氢能产业基地,项目还吸引众多下游企业加入,实现了当地绿色化工和氢能源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