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信动态 > 农信新闻
广东农信立足“三个有限” 强化三个“精细”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3-09-25

面对国内外形势交困的现实情况,业务主要聚焦在县域的广东农信立足于“有限牌照、有限市场、有限资金”,突出强化“精心细致的作风精神、精耕细作的发展理念、精打细算的经营方式”,坚持支农支小“进窄门”,走勤劳金融之路;借助各种外部力量“搭高桥”,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坚持稳健经营“走远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立足“有限牌照”,强化“精心细致”的作风精神。辖内农商行主要开展存贷款、支付结算、代销金融产品等业务,绝大多数农商行没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牌照、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业务资格、人行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资格等牌照,不仅制约了农商行的业务创新,而且制约了农商行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最终影响农商行竞争力的提升。广东农信聚焦主责主业,坚守支农支小定位,营造精心细致的工作氛围、打造精心细致的企业文化、弘扬精心细致的工作作风,让资料和数据多跑,引导员工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走勤劳金融发展之路。如,深藏于大山中的新兴县步郎村,离县城车程1小时,村民绝大部分在外打拼,全村登记人口1868人,常住人口不到300人。广东农信立足于“存贷汇”业务不断扩面,派出金融特派员深入边远乡村,摸清当地在家和外出务工或创业村民的金融需求,以“党建+金融”、走访、上门服务等方式,开展“整村授信”,提供资金支持。目前,向该村发放贷款余额已经突破3100万元,助力7个农业项目、吸引众多外出村民返乡就业,助力一条物理的“空心村”蜕变金融服务的“实心村”。

二、立足“有限市场”,强化“精耕细作”的发展理念。针对金融监管政策的变化,尤其是从“贷款不能出县,资金不能出省”到“机构不出县(区),业务不跨县(区)”,限制了广东农信的发展空间和经营范围。广东农信立足于有限市场,发挥精耕细作的精神,借助外部力量“搭高桥”、下足“笨功夫”、精耕“责任田”,不断挖掘存量客户潜力,助推县镇村产业壮大发展。一是精选产品打造经营特色。坚持因地制宜,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找准市场定位,推动业务流程和内部管理创新,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引导推动乡镇产业加快发展。如,在韶关始兴县,针对辖内10个乡镇成立的强镇富村农业公司,量身定制推出“强镇富村贷”,以“政府+供销社+经济合作社+银行”合作模式,带动当地农村产业发展,并根据强镇富村公司平台优势,面向农村各类经营主体全面推广“生活易”“渔业贷” “乡贤贷”等各类特色产品。二是精化策略拥抱金融科技。坚持科技赋能,走“科技化”发展之路,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全力推进数字转型,通过优化线上线下服务功能,为农村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三是精干队伍提升服务质效。坚持人才优先,走“知识化”发展之路,选拔一批政治素养过硬、业务知识过硬、操作技能过硬的年轻员工,充实到业务前线、派驻到乡村一线,通过员工的勤劳展业,帮助村民勤劳致富。

三、立足“有限资金”,强化“精打细算”的经营方式。广东农信辖内农商行平均净资产为22.9亿元,净资产远低于大中型商业银行,“有限资金”制约了辖内发展基数、农商行业务的扩张和风险防范能力的提升。广东农信坚持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以数字化倒逼服务标准化,在经营上精打细算,促进农商行可持续发展。一是算好总账。过紧日子,按照“预算先行、严控支出”原则,编制年度预算,严格控制非必要的费用支出,取消低效无效支出,推动收入成本比、综合费用率持续降低。二是算好细账。精打细算,以预算定支出,实行预算总额控制,网点配额包干,并通过优化绩效考核,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实现“增存增利”。如,在惠州龙门县实施变“考核到机构”为“考核到个人”,绩效工资根据员工岗位工作内容不同而挂勾不同比例的业务类考核指标,制定以“存款、贷款、中间业务、不良贷款清收、柜台业务量”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指标,根据上季度的业绩情况灵活增减下季度的绩效考核指标,以业绩为结果导向,摆脱 “大锅饭”模式。三是算好大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金融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要求,坚持全系统“一盘棋”,集中信贷资金支持保障“百千万工程”、制造业当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海洋强省建设等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改革,为推动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农信贡献。

                                                                                                   (来源:南方+)



APP下载
微信
公众号
智能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