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号发布内容
中国经济时报
■周焕武
渔港码头是“蓝色经济”的繁华之地,万千渔船的温柔之乡,既承载着渔船远洋的希望,也见证着远洋渔船的喜悦。为更好地延续这份希望与喜悦,广东农信深入对接服务渔港码头建设项目,创新设计专属产品,加大信贷资金投放,精准有力地支持渔港码头“扩容增产、提质增效、百花齐放”,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一、提供金融方案,助力渔港码头扩容增产。广东农信主动对接服务“标杆型”渔港码头建设项目,设计专属融资方案,以稳定、优质的金融供给支持渔港码头标准化运营,助力打造具有典型示范效益的渔港码头样本。如,阳江市计划在闸波建设世界级现代化综合性中心渔港码头,在建渔港码头“水产品交易物流中心”时,由于建设规模较大,建设资金不足,导致建设进度缓慢。广东农信了解相关情况后,迅速指定专人跟进服务,并结合项目建设实际情况,设计了“在建工程抵押+经营权及股权质押”的专属融资方案,为项目建设提供了800万元贷款,支持完成项目后期工程建设及设备安装,为渔港码头水产品的交易和流通、海洋渔业经济发展及建设现代渔港经济区提供加速度。目前,该渔港码头已成为全国十大渔港之一,在当地海洋经济圈中发挥着重要的枢纽、平台作用。
二、加大信贷投放,助力渔港码头提质增效。渔港码头升级改造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广东农信持续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助力渔港码头打造完善的产业集中作业链及产业经营链,推动渔港码头工作质量与工作效能有效提升。如在阳江市为某渔业发展公司提供了8年期1.8亿元的授信资金,支持该公司实施渔港码头升级改造工程,建设码头作业区、冷库作业区、风电产业合作区及预留区等作业区域,进一步提升渔港码头集中作业能力,构建起立足阳江、承接粤港澳大湾区、辐射东南亚的海上大通道。又如为有效支持阳江市某码头公司打造完整的码头产业经营体系,为该企业配置了近8000万元的信贷资金,帮助企业在港口货物装卸、运输、驳运、仓储、拖轮等业务上不断实现补链强链,推动建设起功能齐全、运行高效的现代化渔港码头。
三、完善担保方式,助力渔港码头百花齐放。为支持渔港码头各类经营主体突破经营瓶颈,共建渔港码头繁荣生态圈。广东农信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锚定各类经营主体融资难点和痛点,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灵活采用各种贷款担保方式,为渔港码头经济繁荣发展输送金融“及时雨”。如在汕头市,针对渔港码头部分渔民建造铁船时无法提供抵押物的情况,以其在农商行开立的油价补助账户为担保,推出“海洋捕捞贷”产品;针对渔港码头部分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无法提供抵押物的情况,以其滩涂使用证作为担保,推出“海产品养殖加工贷”产品;针对渔港码头部分小微企业主扩展经营规模无法提供抵押物的情况,以其仓储作为担保,推出“海洋专业市场贷”产品。又如在湛江市,推出了“海洋牧场”信贷产品库供渔港码头各类经营主体自主选择,产品包括船舶贷、渔家福、船家福、海洋渔业设施贷、海洋产业研发贷等,以适配性强的专项信贷产品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精准资金支持。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