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农信立足广东作为“华侨大省”的实际,拓宽金融服务对象,为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返乡创业安居生活提供便利金融服务,助力侨乡高质量发展,为服务广大华侨华人心系祖(籍)国、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大力支持文化遗产生态保护传承留住侨胞乡愁。一是支持硬改造“修旧如旧”。在江门台山市大力支持侨乡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以“怀旧不破旧”方式开展历史文化示范街区活化提亮项目,采用微改造“绣花”功夫对建筑立面进行修复,改造市政道路及骑楼空间,助力保护开发台山市历史文化宝贵遗产,守住华侨共同记忆。如2021年向台山公用事业集团有限公司授信1.4亿元,用于台山市城区旧街活化改造工程(共六期)。截至2023年4月末,投放贷款5466.55万元,有力促进保护当地侨房侨楼古老建筑。二是支持软传承“保护非遗”。近年来,广东农信从促进“非遗”保护活态传承、支持侨乡打造“非遗”特色品牌、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如在江门鹤山市赞助50万元支持“梁赞杯”国际咏春拳邀请赛;赞助4万元举办鹤山市首届市民运动大会“农商银行杯”传统狮艺(南狮)比赛等,增强华侨华人“根、魂、梦”的认同感。三是挖掘新效益“发展文旅”。广东农信大力支持侨乡发展文旅助力乡村振兴,让侨胞感受故乡水更清、山更美、路更宽。在梅州市为广东客都文旅有限公司发放1000万元贷款,支持梅州当地全域旅游发展,加快实施高等级景区、旅游度假区培育计划,不断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优质产品供给力,为广大客家侨胞展现一个绿美现代新梅州。
加强金融赋能侨民返乡投资创业安居。一是通过“以质换贷”树立吸引侨资的质量导向。广东农信深度参与江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江门银保监分局联合推出的全省首个“质量贷”,打造面向吸引侨资侨智侨力的“侨都质量贷”,促进江门“制造”向“质造”转型升级。在江门市给予侨资企业和本地企业无差别待遇,通过以“质量”换取银行“真金白银”的信贷支持。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在江门市共对质量品牌企业予以授信659户,授信额度180亿元,贷款余额162亿元。二是通过“以贷引侨”优化投资创业营商环境。广东农信为侨资企业“量身定做”融资方案,及时为侨商发放经营性贷款和流动性资金。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在江门市累计投入超57亿元贷款资金支持侨商发展壮大,有效缓解了侨资企业资金压力。三是通过“贷房安侨”赋能侨民宜居乐业。广东农信开通绿色通道,符合条件的侨民凭护照便可申请办理贷款购房业务。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在江门开平市累计为162个华侨发放住房贷款162笔,贷款金额7517.1万元,贷款年利率低至3.68%,有效丰富惠侨措施,助力华侨人才回归。
加快连接“一带一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广东农信立足本地,面向世界,支持江门地区充分发挥华侨华人独特优势,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助推人民币国际化。一是加快“以侨为桥”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在江门市推进交易银行转型,支持江门农商行成为全国首家成功直联接入LEI跨境法人信息平台的银行。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共协助104家企业完成申请全球法人机构识别编码赋码。二是畅通港澳跨境结算渠道。支持江门农商行成为全省首个部署CIPS标准收发器的间参银行,科技赋能使得清算效率大幅度提升,并以较低的清算费用为侨资企业节约跨境结算成本。三是提升人民币跨境结算便利化。在江门鹤山市积极拓宽贸易新业态结算渠道,客户可凭线上电子订单、电子物流等交易电子信息,为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办理结售汇及相关资金收付,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跨境结算服务。
强化党建共建政银携手促办事便捷高效。广东农信聚焦为华侨华人提供办事便利,强化党建共建,深化政银联动合作,多措并举提供便利措施,当好“行政+金融”的排头兵,助力多方共融共赢。一是与华侨镇村开展党建共建。在江门开平市,以“户户通”工程为抓手,与蚬冈镇、塘口镇、百合镇等重点华侨镇开展党建共建,启动战略合作,引入“红色信用侨村”建设模式,捐赠9万元携手茅冈村共建红色美丽乡村,全面支持修复红色遗址、讲好华侨爱国爱乡的红色故事,强化基层社区为侨服务意识,落实便侨惠侨。二是积极强化与地方公证处的联动。在江门开平市创建起“互联网+公证”便侨模式,支持上线远程视频公证系统,为外地侨胞扫除办理授权委托银行业务的认证障碍。三是与地方税务局启动战略合作。在江门开平市打造“侨都微税厅——政银e税驿站”,为华侨提供税务可查、可办、可缴的办事便利,传递减税降费红利,打造了银税同行服务侨胞侨企的新路径。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农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