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信坚持以金融赋能绿色高质量发展,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各环节及全过程,积极响应绿美广东“六大行动”,算好“绿色账”,打好“绿色牌”,走好“绿色路”,切实将绿色信贷放在信贷投放的优先方向,持续为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支撑,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全省农商行绿色信贷规模695亿元,同比增加339亿元、增长95.22%。
创新思维推动绿色信贷为农村金融增添“亮色”
绿色金融是顺应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金融。广东农信实施绿色信贷发展战略以来,取得“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的可喜成效。如在清远市清新区,绿色信贷为当地农商行高质量发展带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广东农信在清新区绿色信贷贷款余额为8.27亿元,同比增加7亿元、增长568.32%;今年一季度新增绿色信贷3.03亿元,占所有新增贷款(3.49亿元)的86.82%,增速为57.8%,远高于各项贷款增速。绿色信贷正成为广东农信高质量发展的一抹“亮色”,并带动当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共赢多赢。
创新路径擦亮绿色发展金融先行的鲜明“底色”
广东农信坚持以绿色为底色,紧扣“双碳”目标,通过自身的绿色转型发展带动传统产业走绿色转型升级。一是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如以清远市承接陶瓷产业转移为契机,通过绿色信贷优惠政策、引入第三方环评机制、将环保生产许可作为审贷必要条件等,加快陶瓷行业退出落后产能,鼓励推动陶瓷企业转型升级,帮助行业审慎退出生产技术落后、环保“红牌”陶瓷生产企业,推动陶瓷产业优胜劣汰,往绿色化、低碳化发展。近3年,仅在清新区累计发放符合环保要求的陶瓷企业贷款8.14亿元。二是推动绿色交通建设。通过组织清远市其中两家农商行合计投入4亿元贷款资金,参与贷款总额达17.8亿元的银团贷款,协同构建高品质城乡绿美生态路网建设,支持国内首条磁悬浮旅游专线广东清远磁浮旅游专线工程建设。今年年底专线正式开通后,预计可满足日均9万人次出行需求,为清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最美丽的后花园搭建又一“主动脉”。三是打造“零碳”示范效应。在清远市成功打造省内地方法人机构首家同时挂牌的“绿色支行”和“零碳网点”,提出10项组织架构、产品创新等方面建设措施,并于2022年11月成功发布清远市首份银行网点环境信息披露报告,有效弘扬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理念,对客户产生良好的“零碳”示范效应。
创新业务坚守绿色信贷支农支小的“本色”
广东农信坚持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的发展理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化、绿色发展之路,力促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二者同频共振、同向发展,让水更“清”、民更“富”。其中在清新区确立了2023-2025年绿色信贷年增长不低于15%,绿色信贷占比每年提升不低于1个百分点的目标。一方面,把着力点放在传统农业强镇特色农业产业上,支持地方生态养殖产业。针对广东四大名鸡——清远鸡的产业养殖,结合清新区禾云镇发展生态养殖的优势,推出“清凤e贷”,嵌入大数据风控和额度评分模型,引入移动终端进行前台作业,将数据交互到行内业务系统,实现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畅通绿色通道,最快可实现30分钟放款。通过“客户自助+协同服务”新模式,搭建起“随用随贷”一体化服务场景,截至一季度末在清新区累计支持清远鸡绿色养殖贷款超4600万元;“清凤e贷”产品获评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数字金融分会评定的“2022年银行数字化转型普惠金融类星耀项目”。另一方面,紧抓服务农业龙头企业,加快绿色向生产力转化。如通过创新推出现代产业园区贷,以低于平均利率50个BP的优惠年利率支持广东爱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贷款4700万元,帮助企业进行鸡粪自动清运无害化处理改造,还搭建了年产能达4000吨的有机肥生产线,不但根本性地解决了养殖污染源头,还创造了企业绿色发展新增长极。实现绿色转型后,预计该企业2023年综合创收将超10亿元,成为当地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的标杆样板。
创新管理彰显“阳光+绿色”信贷的风控“特色”
广东农信深入统筹绿色金融发展与绿色金融安全的有机融合,加快构建绿色金融风险管理体系,总结探索出了一条“管绿色、管标准、管监测”的阳光+绿色信贷通道,牢牢守住金融安全底线。一是明确绿色发展战略。建立统一风险偏好。制定绿色信贷目标,高级管理层协调信贷部门、风控部门联合成立绿色信贷领导小组,同时制订授信业务尽职免责实施细则,明确阳光绿色信贷等业务尽职免责、从轻、减轻问责的情形,搭建内部问责申诉通道,健全“三个区分开来”机制,激发干部、员工主动担当作为。二是建立绿色权威标准。打通阳光下的绿色信贷通道。通过执行有差别、动态化的绿色信贷政策,对支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授信申请,在贷款定价和经济资本分配时进行绿色信贷标识,落实第三方机构权威认证,设立差别化的授信流程和权限,防范“洗绿”“漂绿”风险。三是夯实宏观守望监测。整体把控风险。建立专项统计制度,健全绿色信贷风险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反馈研判,增强风险抵补能力,加快推进绿色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绿色金融生态建设,增强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后劲。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广东农信在清新区试点的“阳光+绿色”信贷通道,实现绿色信贷不良率0.16%,远低于整体水平。
【来源】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