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广告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信动态 > 农信动态
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麦延厚:扎根南粤 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2025-11-12

文   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 麦延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金融是乡村振兴多元投入的重要因素。广东农信作为扎根南粤大地70多年的农村金融主力军,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紧扣全省“三农”发展禀赋特质,坚持以政策集成为引领、以渠道建设为支撑、以问题破解为导向、以稳中求进为基调,积极探索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农村金融服务之路,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广东农信”样本。

一、坚持因地制宜,构建“一体两翼三支点”的金融支持政策体系,提高信贷供给与区域特色的结构适配性和服务精准度 。

农村金融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解决供给“同质化”与乡村发展“差异性”错位的问题。广东“三农”经济发展呈现出“三多三强三不平衡”的复杂特征。“三多”即产业形态多元,从传统农业向现代业态快速演进;资源禀赋多样,各地依托独特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市场主体多层,从龙头企业到农户、个体工商户共筑微观基础。“三强”表现为珠三角地区发展动能活力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立足特色资源形成区域特色强,多层次市场主体结构构成系统韧性强。“三不平衡”则是指区域发展动能不平衡,珠三角创新引擎与周边资源依赖并存;收益分配不平衡,要素与利润向发达区域集中,收入差距明显;融合深度不平衡,城乡一体化水平在区域间呈现落差。

针对上述特点特征,广东农信遵循“战略引领—任务落地—领域聚焦”的工作逻辑,构建了“一体两翼三支点”的信贷政策体系,持续加大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力度。“一体”即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为纲领,锚定“五年投1万亿元信贷资金”的目标任务。“两翼”即制定《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意见》和《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围绕“产业体系、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民生事业”等四大方面,明确安排23项具体举措。“三支点”针对制造业当家、海洋牧场建设、产业有序转移等三大领域出台专项支持政策,配套实施绩效考核方案、风险管理制度、尽职免责指引,力求实现关键领域突破。具体政策落地以“三个精准”破解供需错位,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一是精准服务县域产业升级,通过产业链金融覆盖核心企业与上下游农户,激活乡村就业增收。投放制造业贷款余额5099亿元、比年初增长5.71%,占贷款总增量的36%。二是精准服务海洋牧场建设,创新推出“海洋牧场贷”系列33个产品,举办银企集中签约大会,全面对接各地海洋牧场重点项目,投放渔业贷款余额322亿元、惠及5.9万渔业主体,填补“重陆地、轻海洋”空白。三是精准培育乡村特色产业,投放“菜篮子”“米袋子”“生猪贷”等领域贷款超500亿元,有效激活乡村内生发展动力。广东农信以不到全省银行业14%的信贷占比,承担了全省1/4涉农贷款、2/5普惠涉农贷款、3/5农户贷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撑。

二、坚持多维渗透,构建“四通八达”金融服务网络,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触达性和普惠性。
850a003b02c6aca417d40aa9dab457ad.jpg
                                                                                      广东农信大厦

农村金融的稳健发展,要加强渠道建设,解决服务“末梢堵塞”与场景“碎片化”的问题。2021年以来,广东农信实施“农村普惠金融户户通工程”,通过加强“组织、资金、信用、数字”等渠道建设,构建“四通八达”普惠金融服务网,提高农村金融的覆盖面和渗透性。

一是组织体系贯通筑牢服务末梢。构建“乡村金融特派员+政务自助机+金融服务站”三位一体的基层服务网络。派驻3.4万名乡村金融特派员驻村服务,传承“挎包银行”精神,主动上门提供金融咨询、业务办理;投放运营2.05万台“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提供600多项政务服务和20多项金融服务;建设7000多个“悦农e站”和助农取款点,有效打通金融服务“最后距离”。

二是信贷资金畅通激活内生动力。实施“整村授信”工程,对1.6万个行政村预授信4500多亿元,实现“村村有额度、户户有信用”。创新推广纯信用贷款,有效缓解农户“担保难”;积极拓展“首贷户”,今年以来发放贷款300亿元,唤醒农村金融“沉睡”客户;实施利率优惠,新发放农户贷款利率同比下降23个BP,切实让利于农,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

三是信息联通破解孤岛僵化局面。率先建成覆盖全省的农村信用信息体系,为4000多万农户及市场主体建立精准信用档案。建立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平台,深度对接71个区县农村“三资”监管平台,开立“三资”管理账户24万个,覆盖全辖91%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规范化、透明化、智能化管理,有效破解农村融资“信息不对称”难题。

四是数字渠道直通打破时空限制。推动移动支付下沉乡镇,带动镇区内移动支付深化普及。搭建全省统一的线上融资平台,开发“悦农e贷”“悦农小微贷”等数字化融资产品,设计搭建“三农易”“小微易”等移动办贷平台,开通户户通App等数字化服务平台,实现“足不出村”办理政务和金融业务,有效提升了服务效率。

通过“四通”建设,广东农信实现服务“八达”,即通达县域农村、产业园区、市场主体、民生场景、治理环节、数字空间、信用体系、生态网络,形成“全省一盘棋、县域一张网”格局,从单一金融服务升级为“金融+政务+数字”综合体系,建立健全农村普惠金融生态系统。

三、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四大挑战”和“三个有限”,增强做精做透普惠金融的信心定力。

农村金融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认清和直面“外部约束”和“内部局限”,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坚定信心,增强定力,做精做透普惠金融。

“四大挑战”构成外部约束。一是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传统农业需求饱和,新业态需求未完全释放,形成结构性失衡,寻找优质信贷项目难度增大。二是净息差持续收窄,以存贷利差为主要盈利来源的农商行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三是不良资产处置难,涉农贷款“小额分散、抵押物弱”,处置周期长、成本高。四是资本补充渠道受限,中小银行资本工具单一,内源性资本积累放缓,资本持续补充难以为继。

“三个有限”凸显内部短板。一是有限牌照。业务局限于传统存贷款、支付结算及代销等领域,难以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综合金融服务的需求。二是有限市场。遵循属地经营原则,服务深耕于本县本土,业务范围受到地域限制,难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跨区域发展。三是有限资本。受多种因素影响,平均资本实力弱,既制约了对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也影响了风险抵御能力的提升。

“三大优势”需要充分发挥。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打好三张牌。一是打好“网点优势牌”。遍布城乡的服务网络是最宝贵的资源,把网点从单纯业务办理点升级为集金融服务、便民服务、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增加代缴代办、信息咨询等便民功能,让客流自然转化为客户流。二是打好“地缘优势牌”。充分发挥员工多数是本地人、熟悉当地情况、了解乡亲需求的优势,走进田间地头、厂矿车间,快速解决农户和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三是打好“决策灵活牌”。充分利用决策链条短、市场反应快的优势,对资质良好但用款急的本地小微企业,简化流程、快速审批,提高放款速度,用“短平快”便捷服务抢抓时机、拓展阵地。

四、坚持稳中求进,实施“四化一行动两工程”,坚定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

立足新发展阶段,广东农信坚定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锚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抓“四化理念”“一个行动”“两项工程”,通过党建引领、战略调整、能力升级、底线思维适配“三农”金融需求,努力实现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深度耦合。

落实“四化理念”,构建特色化金融服务体系。立足差异化发展定位,坚守支农支小定位,依托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深度对接“百千万工程”、制造业当家、海洋强省建设等具体部署,摸准产业地图,紧盯重点产业园区,对接重点客户,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服务。推进细分化客群经营,建立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按产业场景、客群特征等维度细分服务,重点关注产业链末端客户、社会新兴群体、社群生态组织,精准匹配“县域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种植户以及高净值”四大客群融资需求。提升价值化服务水平,加强对县域国企、龙头企业及重点供应链客户的综合金融服务,推动从单一信贷服务向综合金融解决方案转型。强化品牌化体系建设,以广东农信整体品牌为引领,建立统一产品体系和服务标准,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开展“能力提升计划行动”,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开展全系统能力提升计划行动,着力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专业能力和综合水平。聚焦省委“1310”具体部署要求,持续创新信贷服务模式和产品体系,研发符合产业周期和客群特点的融资模式,健全县域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挥省联社统筹作用,整合跨区域农商行资源,从行业结构和产业链切入,助力培育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促进普惠金融提质增效,制定全省统一客户信息建档标准,实行“建档质量和用信质效”双提升的考核机制,建立数字化能力体系,依托信贷4.0系统实现精准客户分层与信用评级,推动普惠金融从扩面增量向提质增效转变。

实施“防爆雷夯基工程”,守牢农村金融安全底线。着力构建与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相适应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优化大数据风控模型,完善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风险监测系统,对涉农贷款、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实施精准风控,确保金融资源真正用于乡村振兴关键环节。

推行“党建品牌创建工程”,筑牢农村金融发展根基。以党的建设作引领、以地方特色作抓手、以解决农商行自身突出问题作落脚点,创建特色党建品牌,推动基层党组织与乡村金融服务深度融合,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广东农信将深入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省委“1310”具体部署,建立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广东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农信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农村金融主力军的责任担当。

                                                     (来源:《中国金融家》202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