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广告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信动态 > 农信动态
百县千镇万村 | 广东农信深入推进“户户通”工程 搭建提振消费“金融桥”
2025-10-29

广东农信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部署要求,持续深入推进“户户通”工程,通过扩大金融资源供给、拓展创业增收渠道、营造安全消费环境、加强金融知识普及等方式,搭建起提振消费的“金融桥”。截至9月末,广东农信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259亿元,同比增加74亿元、增长6.23%。


扩大金融资源供给


多样化满足消费需求


深入推进“户户通”工程,做实“走村入户、建档授信、优惠利率”三项工作,打通金融服务消费需求的“毛细血管”,持续向消费市场输入金融活水。一是精准匹配信贷产品,满足差异化消费需求。创新“户籍地授信+异地收入认定”模式,推出“悦农·乡情消费贷”,构建“轻资产”风控体系,为在梅州兴宁市的务工人员破解“两头不靠”融资难题。运用“社区居委+物业管理+居民用信”业务模式,向梅州大埔县和茂名信宜市居民推出“业主E贷” “街区居民贷”等产品,满足消费需求。运用“开户企业+行内数据+员工用信”业务模式,利用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员工内购活动契机,以企业良好资质及员工薪资水平为数据依据,向该公司员工授信消费贷款419户,授信金额1.21亿元。二是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打造消费新增长极。向汕尾市6家旅游企业投放贷款超1885万元,带动改造废弃多年的港澳船务公司码头,吸引日均近万人消费客流,形成“灶物夜市”文旅新IP。推广专属信贷产品“颐年贷”,大力支持清远市清新区老年旅游、老年文化等新兴消费;投向养老、保健消费等医疗服务机构贷款金额3000万元,支持银发消费产业发展。三是用实利率优惠政策,减轻消费服务供给主体负担。如在清远市清新区,调整普惠小微贷款利率定价模型,进一步降低供给主体融资成本,2025年民营实体经济企业类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比上年下降68个BP。优化产品创新,提升贷款审批效率。推出“社区授信”贷款业务,为湛江徐闻县居民家庭消费、装修、购物、旅游提供资金支持,授信1483户,授信金额3.3亿元、余额2.29亿元。


加大就业创业支持


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


提振消费,增收是关键。广东农信持续加大就业创业支持力度,多渠道促进居民增加收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一支持生态养殖小区发展,拓展农村居民增收渠道。通过“政府机关+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用信”业务模式,授信4400万元支持云浮市“政银企村”生态养殖小区投产,带动355户农民就业,助力85个村(社区)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15万元。二是强化行业沟通合作,精准触达新业态就业需求。运用“行业组织+专业人才+从业用信”业务模式,借助网约车大数据平台,分析司机身份、从业年限、业绩状况等关键信息,推出“车运e贷”向阳江市211名网约车司机授信1943万元,贷款余额1278万元。三是支持创业就业需求,助力勤劳致富增收。做优做深 “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金融服务,推出“粤菜师傅贷”,并联合广宁县人社局、广宁县厨师协会,以“清单式”对接方式,累计为当地近645名“粤菜师傅”提供近1.37亿元授信金额,带动就业创业超1万人。


营造安全消费环境


多举措激发消费活力


开展“悦享”系列营销活动,推出线上快捷支付工具,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提升支付体验,激发消费意愿。一是搭建多元实惠消费场景。持续深化“金融+场景”服务,以“活动立减+消费券”的组合拳模式丰富“悦享”系列营销活动,覆盖超市零售、餐饮外卖、公共交通等生活消费场景,持续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在中山市持续开展“逢6有喜”“政府消费券”“月月有礼”等系列配套消费优惠活动,2025年累计核销优惠券8.6万张,带动消费超600万元。二是提升消费支付体验。借助线下1731个助农取款服务点、5086个“悦农e站”便民服务站,以及线上“悦农e付·收银台”“悦农生活·鲜特汇”等平台,提供小额取现、扫码支付一体化服务。三是推出智慧校园系统。依托广东农信HTML5、云技术以及手机银行、悦农e付快捷支付工具,在云浮市10家学校、12个校区上线智慧校园系统,实现移动支付规模化、便捷化应用,满足超过2万师生在校生活的消费支付需求。


强化金融知识普及


全方位保护消费权益


派驻2.76万名金融特派员进入1.62万个行政村(居),积极开展金融知识宣传,重拳打击不法贷款中介,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一是针对“一老一小”群体,开展金融知识大讲堂,加强银校合作。打造“金融+公安+学校”金融知识宣讲新模式,联合人行汕尾市分行、汕尾市公安局,在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反洗钱知识进校园”实践教育基地,为超1万名学生宣讲普及金融知识。二是开展打击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整治工作,鼓励积极举报违规违法行为,严查干部员工与不法贷款中介合作背后的利益勾兑和作风问题,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三是妥善解决金融消费投诉。采取多元化解机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方式,妥善处理金融消费者投诉中的“疑难杂症”,提升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满意度。

                                                                     (来源:广东银行同业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