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广告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信动态 > 农信动态
金融“活水”润城乡——广东农信服务“百千万工程”的实践样本
2025-10-16
在广东省开平市翠山湖宏发产业城,智慧园区系统实时调度着77家企业的生产资源,这背后是21.33亿元授信的精准支撑;在信宜市钱排镇的果园里,果农依靠专项贷款把特产三华李做成深加工产品,收益翻了一番;在汕尾市的废弃码头上,1800万元贷款让旧场地变身日均客流近万的“灶物夜市”……这些散落在城乡之间的鲜活场景,共同勾勒出广东农信系统服务“百千万工程”的生动画卷。


作为扎根县域、服务“三农”的金融主力军,广东农信系统紧扣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创新“产业链升级、价值链融合、服务链延伸”的“三链融合”模式,将金融“活水”精准输送至县(镇、村)发展的每一个关键环节。截至8月末,广东农信系统辖内64家农商银行“百千万工程”贷款余额达7084亿元,同比增长23.74%;县(镇、村)贷款金额占比超七成,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产业链升级


激活县域产业新引擎


围绕“工业入县”战略,广东农信系统以“园区金融+产业金融”双轮驱动,推动产业支持从“单点扶持”向“集群赋能”转变。


在产业转移领域,广东农信系统为开平市翠山湖宏发产业城打造“智慧园区”物联综合管理平台,21.33亿元授信助力77家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与此同时,针对科创企业,广东农信系统推出“信用+知识产权”组合担保方案。此外,在产业承接端,广东农信系统联合粤财普惠担保首创“政策信用转化”机制,为当地跨境电商企业赋能。


截至8月末,广东省产业园区贷款余额698亿元,覆盖8469家企业和农户;制造业贷款余额2039亿元,科技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分别达882亿元、43亿元,同比增幅均超5%,为“制造业当家”战略落地筑牢了金融根基。


价值链融合


培育乡村经济新优势


“以前三华李只能按斤卖,现在有了贷款支持,我们搞了冻干、果脯,还注册了品牌。”信宜市钱排镇果农的话,正是广东农信系统推动乡村经济提质增效的缩影。


广东农信系统立足“三产融合”发展路径,构建“数字金融+特色产业+文旅经济”服务体系,让乡村经济从“卖原料”走向“创价值”。广东农信系统通过“悦农e贷”“悦农小微易”等产品,实现“田间地头秒批贷”。同时,雷州市为“雷乡优品”产业链整体授信30亿元,打通特色水果从产地到海外的上行通道。


在农文旅融合方面,汕尾市6家旅游企业获广东农信系统1800万元贷款;赤坎古镇依托5亿元贷款实现活化升级,去年接待游客近350万人次,营收同比增长136%。截至目前,广东农信系统涉农贷款余额3595亿元,“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等农业重点领域贷款余额319亿元,同比增长13.88%,惠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22万户。


服务链延伸


勾勒城乡融合新图景


“以前办贷款要跑几趟县城,现在金融特派员上门服务,手机点一点就能放款。”连南瑶族自治县农户的体验,折射出广东农信系统服务下沉的深度。


广东农信系统以“三圈共建”工程为抓手,构建城乡一体化的金融生态圈——在商业服务圈,“星火贷”项目带动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达981亿元,同比增长6.10%;在生态价值转化圈,创新“林权抵押+碳汇增信”模式,丰顺县2400亩林权获550万元贷款;在银发经济服务圈,支持“养老机构+护理医院+社区服务”模式升级。


目前,全省已有2.77万名金融特派员进驻1.35万个行政村,实现“政务+金融”服务村村通;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平台覆盖率超95%,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提供支撑;总结推广的36种信贷服务模式累计授信1852亿元,让金融服务真正触达“神经末梢”。


从产业链升级到价值链融合,从服务链延伸到惠民利民、绿色转型,广东农信系统以“三链融合”为核心的金融服务模式,不仅为“百千万工程”注入了充足的金融活力,更探索出金融助力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未来,随着服务体系的持续完善,广东农信必将以更强金融力量,为城乡协调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书写更加精彩的答卷。

                                                                                                  (来源:中国经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