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广告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信动态 > 农商风采
累计放贷超60亿!这家农商行助力非遗美食“舌尖传承”!
2025-10-30

金融赋能,非遗飘香。在广东省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战略背景下,广东阳江农商银行以金融之笔绘就非遗美食产业新图景,通过创新“星火贷”“农房贷”“消费贷”等产品,实施“户户通”工程,精准滴灌阳江“漠阳味道”区域品牌,推动非遗美食从“舌尖传承”迈向“产业振兴”。截至2025年6月,阳江农商银行累计发放相关贷款60.2亿元,成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引擎”。

精准施策: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广东省阳江市作为岭南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孕育了阳江豆豉、阳江粉酥(炒米饼)、阳江猪肠碌等一批承载地方记忆的非遗美食。然而,受限于资金短缺、经营分散、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这些“舌尖上的瑰宝”长期面临传承乏力、规模有限的发展瓶颈。

靶向调研解难题。阳江农商银行立足地方实际,积极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对经营辖区60多项非遗美食项目开展调研,实现靶向服务。白沙麻香白切鹅、鹅乸饭久负盛名,主要得益于鲜活美味的原材料——阳江黄鬃鹅等。该行针对白沙鹅养殖面临的资金周转难题,累计投放贷款1234万元,助力建设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推动鹅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目前,白沙街道年产鹅苗达260万羽,肉鹅年出栏60万只,鹅产业年总产值超过2亿元。

智慧金融提质效。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量众多,用资“短、频、急”的特点,阳江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商户e贷”等线上产品,实现“一键申请、线上审批”,线上贷款(笔数)占比达55.03%,为阳江市豆豉类、炒米饼类小微企业等提供611.84万元贷款。

品牌引领:激发市场新活力

单个非遗美食是珍珠,串联起来才能成为项链,只有推动非遗美食从“单打独斗”向“品牌集群”发展,才能释放更大经济价值。该行通过金融赋能品牌建设,让“漠阳味道”香飘四方。

支持品牌市场化拓展。阳江新洲腊味是广式腊味的代表之一,有着400多年的悠久历史,但以传统小手工作坊和散户经营业态居多,“单打独斗多、交流合作少”的瓶颈凸显,为此,阳江农商银行支持新洲腊味产业升级改造,协助企业购置自动化设备、扩建晒场。目前,全镇规模以上腊味加工厂近20家,年产值超5000万元,培育出“娥姐腊味”“仁上皇腊味”等知名品牌,带动周边养殖业协同发展。

文旅融合创价值。在平冈镇打造“非遗美食街”时,阳江农商银行支持猪肠碌、糖面、佛仔饼、鱼腐、乒乓膏等非遗美食店主开展环境升级,带动当地餐饮消费持续增长。通过“民宿贷”“农房贷”“村居贷”等产品,发放相关贷款82笔,贷款金额2597万元。特别是在东平镇政府改造渔家民宿项目中,阳江农商银行精准对接,及时给予金融支持和优质服务,形成“住渔家屋、吃非遗海鲜,体验渔家风情”的特色体检,该镇实现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亿元。

生态构建:打造可持续发展模式

金融活水的持续浇灌,让阳江非遗美食产业焕发勃勃生机,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样本。

整村授信见成效。通过“金融+场景”模式,打造乡村消费新场景。阳江农商银行结合“民宿贷”“农房贷”产品,通过“整村授信”支持海陵区谷寮村打造“网红古村落”,通过艺术家工作室、非遗工坊等项目建设,带动村集体收入逐年提升,实现“空心村”的美丽蜕变。

推动品牌IP化运营。针对年轻消费群体对“文化内涵+时尚表达”的需求,支持非遗美食进行IP化升级。如支持“阳江炒米饼”“阳江豆豉”“新洲腊味”“大八益智凉果”“一夜埕咸鱼”等非遗产品推出“阳江手信”系列产品,实现线上销量增长。

政银企协同促发展。阳江农商银行通过深化“政银企”合作机制,搭建资源对接平台,为非遗美食产业发展提供全链条金融支持。

从“输血”到“造血”,阳江农商银行以金融创新激活非遗美食产业“一池春水”。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未来,该行将持续深化非遗美食产业金融服务,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更多“漠阳味道”,书写乡村振兴的金融答卷。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